遲福林:將海南自貿港打造成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
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戰略背景下,企業家如何抓住發展紅利,開拓市場機遇?
近日,在“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企業家服務專委會護航計劃2.0發布會”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受主辦方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和宜信財富之邀,面向在場約200位中小企業家分享了他33年來扎根海南的研究和思考,遲福林表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戰略意義是打造中國重要對外開放門戶,加強與東南亞地區的交流合作,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
在我國實行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以及南海地區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如何進行精準定位,遲福林表示,將海南打造成面向南海和東南亞的重要門戶,首先要提升海南在區域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廣泛吸引亞太各國參與海南自貿港建設,將海南自貿港打造成面向東盟的區域金融中心、打造區域性公共衛生聯合體。同時,支持海南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交易規則,探索形成東南亞知識產權多邊合作機制。
當前,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下,遲福林認為,海南自貿港將大有可為,并在兩個方向上發力,一是建立面向東南亞的區域總部;二是發展和各個國家的自由貿易。在以下產業方面值得深入探索:
第一,以建立數字經濟自由貿易區為重點,開展數字經濟領域合作,提升對東南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影響力;第二,以推進海南農業工業化、現代化為重點,開展熱帶農業項下的全面合作,打造面向東南亞的熱帶農產品保鮮、加工、儲藏基地;第三,以發展郵輪旅游為重點,開展旅游市場對接,形成對東南亞旅游業發展的輻射力、影響力;第四,以洋浦港為重點開展航運合作,打造能源運輸、儲藏、加工、交易、服務中心;第五,以研發設計為重點,開展制造業領域合作,提升海南對區域內價值鏈管理與服務能力。
遲福林表示,海南自貿港建設作為我國重要開放門戶,影響深遠,“這個很重要,為什么說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發展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件大事,我理解,大在哪里,大在南海,大在和東南亞區域的合作,大在亞太區域。亞太區域將成為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全球政治經濟重點和焦點,這對于中國極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