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專版報道第九屆中國南方智庫論壇理論研究成果
摘要:關于疫情防控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成果總產出,通過我們的統計發現:第一,我國社會治理研究成果數量在逐年增長。鄉村社會秩序變遷與治理現代轉型的重要特征,就是治理目標從資源汲取向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演變,治理模式從村民自治向鄉政村治、多元共治演變,治理理念從傳統禮治向依法治理、復合治理演變,使中國延續幾千年的鄉村治理正式進入了國家的現代化治理體系。構建新的鄉村社會共同體,實現鄉村社會結構與治理結構及其治理體系的現代轉型,促進鄉村的多元發展,將決定鄉村振興的成敗。
編者按:9月25日,由廣東省社科聯、省社科院等單位共同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南方智庫論壇在廣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鐘南山特為論壇錄制視頻寄語。論壇以“疫情防控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為主題,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成就、寶貴經驗和科學規律,特別是有效應對疫情風險、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方面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為全省乃至全國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和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本版摘編論壇部分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抗擊疫情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任務和使命鐘南山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體現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創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的又一個英勇創舉。本次論壇聚焦“疫情防控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研究,這個課題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刻的學術理論價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任務和使命,我們現在還正在進行艱苦斗爭。希望各位專家深入開展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積極探索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這是一個新的課題,要為推進國家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作者系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時代課題是理論創新的驅動力張知干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這一重大戰略成果,凝聚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體現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創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創舉。同時,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呈現出進一步擴大和加重的態勢。我國面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仍然很大,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依然十分艱巨。此外,我們還應深刻認識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發展變化,世界經濟已陷入衰退且可能較長時間低迷,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事實表明,世界已進入動蕩變革期,我國也將面臨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在新的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下,本次論壇聚焦“疫情防控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刻的學術理論意蘊。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領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階段,如何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面臨的新的重大任務,也是社會科學研究面臨的重大新課題。時代課題是理論創新的驅動力。深入研究和探討“疫情防控與社會治理現代化”這個時代問題,努力提出真知灼見,積極建言獻策,這是我們社會科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揮作用的重要途徑。智庫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寶貴的資源。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重要支撐。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智庫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作為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和窗口的廣東社科工作者,在廣東闊步邁向改革開放再出發新征程中,承擔著為推動我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提供智力支撐的時代重任。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重要論述,順應時代要求、肩負時代使命,把握發展大勢、積極擔當作為,努力推動我省新型智庫建設邁上新臺階。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學術導向;要牢固樹立大局觀,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自覺投身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積極開展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調研,更好地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服務;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努力把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轉化為勤奮扎實的調查研究,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學問講在群眾的心坎里;要樹立守正創新的理念,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時代潮頭、發時代先聲,扎扎實實搞調研,孜孜不倦求真理,努力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作者系廣東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
為廣東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提供理論支撐李 斌本次論壇聚焦“疫情防控與社會治理現代化”這個主題,對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總書記關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對于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和我省高質量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希望各位專家學者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治理的重要論述精神進行深入研討,增強中國之治的理論自信。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做好社會治理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總書記在論述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深厚歷史底蘊時指出,我國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治理體系;論述創新社會治理理念時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論述要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體系時指出,社會治理體系要始終著眼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論述創新社會治理體系時指出,要堅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論述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時指出,社會治理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必須把社會治理的重心落到城鄉基層。深入研究闡釋總書記思想特別是總書記關于社會治理的重要論述是當前社科理論界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圍繞總書記關于社會治理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進行深入研究闡釋,引導全體社會成員進一步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增強中國之治的理論自信。希望各位專家學者緊緊圍繞抗疫經驗總結進行深入研討,增強中國之治的制度自信。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充分展現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只要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善于運用制度力量應對風險挑戰沖擊,我們在各種風險面前就一定能夠化險為夷、化危為機。關注時代課題,深入研究總結抗疫經驗,將其上升為規律性認識,是廣大社科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圍繞總結抗疫經驗,深入研究闡釋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深入研究闡釋我們國家在重大風險挑戰面前,能號令四面、組織八方共同應對的制度優勢;深入研究闡釋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深入研究闡釋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等。同時,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奪取抗疫斗爭全面勝利還需要付出持續努力,特別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希望各位專家急時代之所需,回答好時代之問。要圍繞如何加快補齊治理體系的短板弱項、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等進行深入研究闡釋,推動進一步完善我國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增強社會治理總體效能,進一步彰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引導廣大干部群眾進一步增強中國之治的制度自信。希望各位專家學者緊緊圍繞廣東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探索進行深入研討,增強中國之治的實踐自信。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長期以來率先開展系列社會治理創新探索,形成了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社會治理品牌,為推動形成“中國之治”作出了廣東貢獻。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依然是廣東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2018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對廣東提出了“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的殷切期望,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需要進一步加強社會治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意見提出,要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雙區”建設對社會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近年來,廣東從實際出發,提出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構建區域發展格局要求積極探索與經濟差異化發展相適應的社會治理模式,積極推進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同時,編制“十四五”規劃對社會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如何適應社會結構、社會關系、社會行為方式、社會心理等深刻變化,不斷完善社會治理,促進活力和秩序有機統一,是我們在編制規劃時必須回答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圍繞廣東加強社會治理的重大戰略任務進行深入研究,是廣大社科工作者面臨的重大時代課題。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因時而動,順勢而為,進一步提升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當代廣東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多到基層調查研究,多把廣東基層社會治理作為研究的案例和樣本,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新概括,用“理論之思”回答好廣東“社會治理之問”,推動廣東社會治理走在全國前列,通過廣東社會治理探索的顯著成效,引導廣大干部群眾進一步增強中國之治的實踐自信。( 作者系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用制度優勢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彭 森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有助于我們用制度的優勢來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大動蕩、大變化、大改組,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更加不確定性、更加不穩定的國際環境。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劇了這個大變局的演變。中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近年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努力為我們成功抵御風險挑戰,取得抗擊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提供了根本的保證。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檢驗,是我們運用制度力量、應對各種公共衛生危機的一次壓力測試,中國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努力,創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的又一個英勇壯舉。這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能夠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另一方面,我們在應對公共衛生危機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出現了一些短板,反映出我們的體制機制、治理能力還有一些缺陷,這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從根本上解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二要處理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充分發揮中央跟地方的積極性;三要處理好改革與法治,治理與共治的關系。(作者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
以共同抗疫機制 推進“健康灣區”建設遲福林面對疫情的嚴重挑戰,以形成共同抗疫機制為重點的公共衛生一體化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任務。與此同時,要以公共衛生服務標準、規制和管理及其運營機制的對接為重點,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一體化進程。建設“健康灣區”,關鍵是盡快形成共同抗疫的相關機制。總的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在公共衛生與醫療資源上各自都有較好的基礎,若能盡快在公共衛生一體化上形成機制化安排,將提升共同抗疫的效果,提升重大疫情聯防聯控的協同效應,由此奠定“健康灣區”的重要基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公共衛生一體化進程,需要衛生、醫療、健康、教育等領域在標準和規則上的對接,以及與此相關的法律咨詢等專業服務的對接。一是推動公共衛生規則與體系逐步對接;二是推動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建設;三是推動醫療保障體系的銜接合作。從聯合抗疫的現實需求來看,如果沒有服務貿易一體化的實質性推進,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交流也會面臨某些深層次矛盾的掣肘,以公共衛生一體化促進服務貿易一體化成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契機。就此提出幾個建議:第一,基本實現粵港澳服務標準、管理規則、企業制度的對接;第二,推進廣東服務業市場的全面開放;第三,實現粵港澳營商環境對接。(作者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構建與新病毒博弈相適應的社會健康體系田雪原要建立健康體系就必須追根溯源,把現在和新病毒的作戰形式、特點、任務了解清楚。第一個問題,流行傳染病譜的顛覆性改變。進入21世紀后,一方面以細菌病原體為主導的傳染病尚未除盡,另一方面以新病毒為病原體的新流行傳染病粉墨登場。這是一次顛覆性改變,它呈現出的新特點是:更具隱蔽性、更具傳染性、更具抗藥性、更具變異性。只有充分認識流行傳染病譜的顛覆性改變,才能正確定位當前博弈的性質,制定應對方略。第二個問題,人類與自然界博弈步入新階段。新冠病毒從哪里來?到現在說法仍然不一,但我們可以從進入21世紀以來流行傳染病譜的改變切入和研判,不管什么原因,最終應該同人類與自然界博弈的對象、博弈的性質、博弈方式的轉變密切相關。早在130多年前恩格斯就告訴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第三個問題,構建與新病毒博弈完整高效的衛生健康體系。既要面對當前也要立足長遠。一方面,我們要總結運用半年多來與新冠病毒博弈取得的經驗,深化醫療健康體制改革。另一方面,我們要深入反思,找出進入21世紀以來三次冠狀病毒泛濫的根本原因、流行的套路、發展的規律,將其提升到人類與自然界博弈的戰略高度,總結出克敵制勝的基本方略。深化社會健康體制改革,打造全民健康新體系,可以進一步思考:充實健康中國發展規劃的內涵,將新病毒防控提升為國家戰略;發揮中醫優勢,堅持走中西醫結合道路;強化環境保護基本國策,消滅新病毒從源頭做起;加強全民健康意識,營造廣義健康社會架構。(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抗疫經驗彌足珍貴范恒山疫情侵襲使世界上各個國家、各種社會制度面對全面的考驗,疫情防治使各國政府和社會治理體系的優點與缺陷充分暴露出來。就我國而言,盡管取得了抗擊疫情斗爭的重大戰略成果,但是我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辯證地看疫情的突如其來,抗疫給我們帶來的經驗是彌足珍貴的,對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第一個啟示,治理體系建設要形成全方位保障安全的能力。保障國家安全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任務之一,國家安全的基石是人民安全,與人民安全相聯系的安全是廣泛的,不僅包括國土安全、生產生活的安全,也包括生物安全、衛生安全。第二個啟示,著力解決運動式治理形成的時緊時松、治理粗放問題。要建立嚴明清晰的責任體系、綜合配套的處置機制和政社結合的監督體系,通過制度約束促進精細管理,防微杜漸,把各種隱患扼殺于未發之前、萌芽之中。第三個啟示,進一步強化并優化基層社會治理。我們國家在這場罕見的抗疫斗爭中能夠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一方面來自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各級政府的快速處置、精準管控;另一方面來自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特別是來自基層人民群眾的自覺防護和城鄉基層社區的大力防控。這表明,中國特有的基層社會治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第四個啟示,要形成有利于社會治理的城市空間格局和建筑布局。城市越大,風險越大,治理越難;人、經濟和建筑物集中度越高,風險越大,治理越難。應該把城市空間格局和建筑布局優化作為下一步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第五個啟示,加快建立與治理一體的現代數字基礎設施。在這次抗疫實踐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成為一個亮點。數字基礎設施的支撐保障作用是全方位的,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作者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秘書長)
疫情防控對我國社會治理的啟示鄭京平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堅毅果敢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決心,領導全國人民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打了一場艱苦卓絕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取得了抗擊疫情斗爭的重大戰略成果。回顧艱辛的戰“疫”歷程,對于我國社會治理而言有以下幾點啟示:啟示之一,疫情防控始終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啟示之二,政府絕不能對社會治理中的隱患抱有任何僥幸心理。啟示之三,必須平衡好社會治理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啟示之四,疫情防控也是社會治理的關鍵,指導方針就是預防為主、防處結合。啟示之五,數字化、智能化的社會管理系統是疫情防控和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啟示之六,社區組織是疫情防控和社會治理的重要基層組織保障。啟示之七,應該盡快建立和完善個人數據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立法。啟示之八,無論疫情防控還是社會治理都應該有一股精氣神和戰勝困難的信心。啟示之九,社會治理相關領域,特別是重大突發事件應急系統,應該很好地借鑒疫情防控的成功經驗。(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
互聯網平臺企業推動國家治理數字化轉型張志安數字抗“疫”成為我國戰勝疫情、保障社會生產生活秩序的重要技術支撐。疫情期間,各大互聯網平臺企業以其信息采集、用戶連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和公共治理關鍵時刻,有力支撐了政府科學決策和社會穩定運行。經此一“疫”,互聯網平臺企業為我國公共應急危機處理提供了新思維、新方法、新經驗,有力推動了國家治理數字化轉型,同時也促進了互聯網平臺企業嵌入國家治理與社會發展的融合趨勢。互聯網平臺企業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思路在于:互聯網平臺有效彌補了政府在信息傳播與資源適配上的短板;互聯網平臺能推動社會治理結構創新發展;互聯網平臺企業能促進國家治理的數字化轉型;互聯網平臺是加快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目前,我國政府在如何與互聯網平臺深入合作方面普遍缺乏經驗,激發互聯網企業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提高政府社會治理能力,加快國家治理現代化,需要進一步優化政策,創新政、企、社協同機制。一是政企間數據合作共享應常態化與制度化;二是政府部門的公共治理資源統籌,應將互聯網平臺企業納入;三是公共危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中,應該探索政府與互聯網平臺企業的合作機制。(作者系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從疫情防控研究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郭萬達關于疫情沖擊下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研究,可以從城市應急能力、社會治理、經濟韌性三個角度分析。應急能力是城市在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的統籌協調和應對處置的能力,是超大城市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傳統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已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復雜多變的公共衛生應對需求,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可以看到,“單一災種”類型的應急防控模式已不能滿足新形勢需要。需要整合資源,建立常態化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機制,提高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才能科學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會治理是指由政府、市場和社會多方主體協同合作,共建、共治治理體系,并共享治理成果。安全是社會治理的核心,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治理上,包括早期預警、應急響應、資源動員、民生保障、復工復產等方面,社會治理的重要性都尤為重要。從社會治理的視角,健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社會治理體系,可以充分體現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的優勢,提高超大城市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整體效能。經濟韌性是指城市在應對外界危機或災害時,憑借自身系統的動態平衡、緩沖和自我修復等功能,減輕損失,并快速從危機或災害中恢復過來,保持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可持續能力。當面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重大沖擊時,良好的經濟韌性能夠快速作出應急響應,減少公共衛生危機給城市帶來的損失和災害。(作者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從大數據看疫情防控與社會治理張義川廣東省社科聯與中國知網的合作越來越緊密。我們連續三年合作開展了基于大數據的論壇主題的相關課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產生的影響力和受到的關注度也越來越大。這種合作模式和研究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把中國知網所擁有的知識大數據與廣東省社科聯強大的專家團隊大智慧更加有效結合起來,并以此形成范例,希望能為智庫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維模式、分析方法、決策依據,能夠為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思想、活力、動力,這也是我們持續開展這項工作的初心和使命。關于疫情防控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成果總產出,通過我們的統計發現:第一,我國社會治理研究成果數量在逐年增長。尤其在2013年之后,社會治理現代化這個主題的研究成果更是百花齊放、碩果累累。第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開展了大量研究,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非常多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第三,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社科院、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省內外知名智庫研究機構在社會治理方面的產出成果較多,是這個領域的主力軍機構。第四,成果產出中既有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理論研究,也有服務于地方發展需要的實踐研究,充分說明社科工作者的研究已經做到了“頂天立地”。目前,廣東省在疫情防控與社會治理現代化方面已經具備了一些優勢,但是相對于北京、上海等地方,廣東的理論研究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也建議各位專家學者在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的帶領下,能夠再接再厲彎道超車推出更多的優秀成果,實現廣東哲學社會科學事業走在全國前列。(作者系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副主任 )
鄉村社會秩序變遷與治理現代轉型陳文勝在中國城鎮化進程中,最為根本性的變化,就是快速推進的中國城鎮化正將具有幾千年農耕文明的“農業社會”帶入到以現代、后現代為主要特質的“工業社會”,“鄉土中國”正在不斷被“城市中國”所取代。對于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事件,從根本上說是農業社會的熟人“身份認同”到工商業社會的陌生人“契約認同”的邏輯轉換,是中國幾千年農耕文明“鄉土倫理”到現代文明“市場倫理”的歷史轉軌。鄉村社會秩序變遷與治理現代轉型的重要特征,就是治理目標從資源汲取向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演變,治理模式從村民自治向鄉政村治、多元共治演變,治理理念從傳統禮治向依法治理、復合治理演變,使中國延續幾千年的鄉村治理正式進入了國家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市場經濟的最大優勢,就是跨越地理范圍與生活范圍,實現了在陌生人之間經濟交易,從而打破了農業社會的封閉性和穩定性,越來越多的陌生人進入到鄉村的熟人社會。如何在現代城市文明和工業文明沖擊下,引導鄉土文化與現代文明進行有機對接,既留住傳統鄉村文化中的鄉愁,又樹立現代的社會價值觀念;既尊重傳統的風俗習慣與鄉規民約,又形成良好的法治觀念;構建新的鄉村社會共同體,實現鄉村社會結構與治理結構及其治理體系的現代轉型,促進鄉村的多元發展,將決定鄉村振興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