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東南亞區域合作國際論壇”在海口召開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強調,“將海南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提出“加強與東南亞國家交流合作”。2020年11月13日,由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南海研究院合作主辦的“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東南亞區域合作國際論壇”在海口召開。本次會議由海南銀行、海南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支持,來自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各界代表近300人參會,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東南亞區域合作積極研討。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郝福滿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全球經濟增長與經濟全球化。在此背景下,推動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中國堅定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對促進中國與東盟合作具有重要作用。新加坡和海南具有互補性,可以在物流發展、人力資本建設、金融服務等方面開展交流借鑒。
郭氏集團及嘉里物流聯網有限公司高級顧問楊榮文在開幕式演講中認為,海南與東南亞地理相近、人文相親。當前,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對加強與東南亞國家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義。他建議,海南與東南亞合作共建自貿區;短期內,率先考慮海南與新加坡建立涵蓋商品、服務、投資、貿易、旅游等在內的自貿區。同時,加快開展熱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的合作。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出,將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區域性“重要開放門戶”,就是要使海南在促進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更深程度經貿合作與更廣范圍人文交流中扮演獨特角色。遲福林院長認為,未來5-10年,中國14億人的巨大內需市場潛力釋放將為包括東南亞在內的全球經濟注入重要動力。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就是要充分發揮其在連接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的重要門戶作用,尤其是促進東南亞國家與中國雙循環發展的有效對接。海南自由貿易港要逐步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商品與要素雙向流動的大通道,成為連接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優質要素的中轉、交易、配置大平臺。他建議,以務實舉措盡快實現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東南亞交流合作的重要突破。例如,推進以數字經濟為重點的產業合作;推進企業深化合作,共同開拓區域市場;推進更廣范圍更加多元的人文交流。
與會專家在第一單元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東南亞區域合作”進行發言。馬來西亞海事研究院海洋安全與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前主任馬汀·塞巴斯蒂安提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東盟東部增長區在蘇祿島-西里伯斯島海域具有良好合作前景。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強中馬港口合作,并注重海洋經濟合作。菲律賓亞太發展道路基金會研究員亞倫·拉貝納認建議,一是加強海南與菲律賓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合作,如適應海南醫療產業發展,引入菲律醫療護理人員等;二是加強椰子加工與科技等領域合作;三是加強海洋漁業領域的合作,務實開展漁業養殖、海洋科技、漁民教育培訓等領域的合作進程。印尼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經濟部部長約瑟·達姆瑞認為,后疫情時代海南在推進更高水平的區域貿易投資合作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一是加大海南和東盟的互聯互通,并在構建區域性更具韌性供應鏈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二是在信息網絡建設、人力資源發展等方面加強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認為,當今世界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不僅需要創建新的合作機制,也需要進一步用好中國-東盟自貿協定等合作機制。當前,全球貿易投資對規則、規制、制度的依賴性明顯增強,這需要解放思想,創造性地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的政策與制度安排。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建議,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貿易港金融開放政策,在人民幣債券交易項下開展系列制度集成創新。此外,服務于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東盟服務領域合作,在個人項下開展資金流動自由化便利化的更大力度創新。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副院長吳士存認為,在中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海南自貿港可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海南自貿港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新高地,是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廣闊大市場的重要通道之一。一方面,海南自貿港是中國企業走出的前沿和可以借助的重要平臺,是中國經濟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窗口。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歐渤芊,中國銀行原副行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燕玲、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所長郭延軍、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南亞和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張學剛等在第一單元進行了評論發言。13日下午,會議還將圍繞 “新加坡自由貿易港建設發展及對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啟示”“海南自由貿易港開放政策與制度集成創新”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