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以擴大內需為導向推進高水平開放
中國日報網11月14日電 11月14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銀行、中國日報社與中國公共外交協會聯合主辦“高水平開放的中國與世界”——第86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論壇上指出,要以擴大內需為導向推進高水平開放。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遲福林說:“14億人的巨大內需潛力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基礎。未來5-10年,中國的經濟轉型升級處于關鍵時期并蘊藏著巨大的內需潛力。”
他分析指出,從消費結構看,2019年,中國服務型消費占比為45.9%,估計到2025年將達到52%左右,開始進入服務型消費社會。從產業結構看,2019年,中國服務業占比為53.9%,估計到2025年,中國服務業占比有可能接近60%。有研究預測,中國的數字經濟規模有望突破60萬億元人民幣,占GDP比重將達到55%左右。從城鄉結構看,隨著城市化和城市群的發展,估計到2025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66%左右。“十四五”時期,中國廣闊內需市場潛力的釋放將繼續激發源源不斷的創新潛能,繼續支撐長期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遲福林進一步表示,要把擴大內需作為推進高水平開放的基本導向。進入發展新階段,中國對外開放的環境、條件都有新的變化,高水平開放呈現歷史性新特點,擴大內需在引領高水平開放中的基本導向作用全面凸顯。
他就此分析稱:“一方面,14億人口的內需大市場成為推進高水平開放的獨特優勢和基本條件。到2030年,中國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內需潛力的釋放,需要以更高水平開放融入國際經濟循環。例如,目前中國95%的高端專用芯片、70%以上智能終端處理器以及絕大多數存儲芯片依賴進口。就是說,中國提出的‘雙循環’是基于內需大市場作出的戰略選擇。以擴大內需為基本導向的高水平開放,就是要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就是要構建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遲福林還表示,14億人的內需大市場是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潛力的釋放,將為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大空間,也將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
他解釋說,初步測算,百萬億元級別的新增內需規模將為未來5-15年中國實現4%-5%的經濟增長打下重要基礎。2006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14年全球排名第一,2019年超過30%。預計未來5-10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有望保持在25%-30%左右。就是說,中國提出的“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應對復雜多變國內外環境實行的戰略轉型;決不是短期舉措,而是與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趨勢相適應的中長期發展戰略。
據悉,本次論壇開設“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化雙邊、多邊、區域合作”“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十四五’: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討論單元,邀請各方專家學者展開深入研討,積極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