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研討會線上召開
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目前,東盟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30年來,雙方務實推進各領域合作,實現了中國-東盟關系健康穩定發展。10月26日,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成功舉辦,為下一階段合作提出了方向。
在這一特定背景下,10月31日,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以線上形式共同舉辦以“后疫情時代的中國-東盟經濟合作”為主題的“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研討會”。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教授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郝福滿分別在開幕式上發表致辭演講。與會專家就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趨勢、挑戰與下一步合作的重點進行深入討論。
遲福林院長提出建立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東盟智庫聯盟的倡議,一是開展聯合研究,促進深化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二是合作主辦國際論壇與學術研討會,聯合創辦“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東盟區域合作論壇”;三是定期、不定期交換成員智庫的最新研究成果;四是通過訪問研究、互邀講學、實地考察等多種方式加強人員交流。為此,中改院愿意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一道,聯合其他機構共同形成《聯合發起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東盟智庫聯盟倡議》。
郝福滿所長高度肯定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與中改院的交流合作,并借此機會祝賀中改院建院30周年,非常贊同深化兩家機構的合作,對于遲福林院長提出的合作建議東亞所會認真考慮,并將給予逐一回應。他希望疫情結束后,海南能夠成為中國率先開放的地區。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助理郭達認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將為中國-東盟雙邊經貿合作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為此,需要抓住RCEP的有利契機進一步提升中國-東盟市場一體化水平。他建議,一是共同推動RCEP協定盡早生效;二是以產能合作與服務貿易為重點推進中國-東盟產業體系的深度合作;三是以標準對接為重點推進市場體系的深度融合;四是在RCEP框架下探索中國-東盟合作新模式,例如,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五是穩步推進海洋經濟領域合作進程;六是以共建債券市場為重點提升中國東盟區內金融穩定性。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南亞和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張學剛認為,中國東盟的貿易合作是世界經濟的突出亮點,去年雙方互為第一大貿易合作伙伴,今年1-9月份中國東盟的雙邊貿易額達到了6000億美元,東盟仍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在貿易與人文交流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隨著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的對外開放將促進東盟進一步的開放,給東盟帶來巨大的發展的機遇,未來雙方標準的對接、市場監管,包括RCEP框架下的進一步的合作,包括金融領域的合作,都是未來具有非常廣闊的合作空間。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康端嚴認為,在全球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要進一步強化現有的經濟關系,例如,要根據中國東盟產業的互補性,重新梳理雙方的優勢與弱勢,實現產業差異化發展,同時,要提升RCEP的強度(條款的運用)、廣度(會員數)與深度(政策的涵蓋面)。同時,還要推進區域數字經濟協議的簽署,可以新加坡數字經濟協議為藍本建立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協議,并不斷擴大數字經濟協議的覆蓋范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晉平認為,全球供應鏈布局的調整主要來自五個方面,如投資的調整、企業投資貿易自由化、地方保護主義、知識進步,以及新冠疫情。尤其是在疫情的沖擊下,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至關重要。下一步,中國和東盟合作的重點是數字產業,產業數字化使更多的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互相融合,在融合的基礎上提升整體產業鏈的技術程度,從而提升價值鏈。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李耀認為,要加快推進中國與東盟之間數字經濟合作,一是技術標準合作,雙方有很大的共同研究和建立標準的潛力,包括區塊鏈、云計算等方面,中國現在是世界領先的,跨境數據傳輸都有。二是智慧城市建設合作,新加坡與東南亞一些城市在做智慧城市,可以點對點開展合作,把基礎設施建設、相關協議之類的話可以開展起來。三是行業合作,可以在數字醫療健康、數字教育等行業開展合作。四是在商務方面,東南亞國家要學習中國學習應用場景和模式。五是在物流、電子商務和金融科技領域,雙方都有各自的優勢,可以互補。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區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王玉主認為,中國與東盟開展數字經濟合作,一方面,要解決好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另一方面,實現各國間數字經濟政策的協調,以及網絡安全與維護。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所長閆巖認為,中國東盟海上合作盡管面臨不少挑戰,但是機遇還是更多的,無論是雙邊沿岸國家的對話機制,還是中菲、中越之間的對話都在有序推進,各國都很期待疫情結束后加快推進海上合作。
日本國家政策研究所助理教授林貫湙認為,這幾年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接觸和合作多起來,也是多層面的,如果只盯著安全問題對各方發展都不利,需要有新的思路來推進區域間的發展。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飛認為,在內外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的背景下,實現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戰略目標,重在務實推進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為此,他建議,一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海南與東南亞國家可以在郵輪旅游合作、熱帶現代農業、海洋經濟、數字經濟等領域開展充分合作。二是以服務貿易為重點加強海南與新加坡經貿合作,率先在教育、醫療、旅游等服務業領域開展自由貿易試點。三是將人文交流作為促進海南與東南亞國家經貿合作的橋梁紐帶,借助博鰲亞洲論壇、中國(海南)博物館、智庫交流合作等重要平臺加強人文交流。
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胡逸山認為,加強海南與東南亞國家經貿合作,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很重要的一點是飛機直航,從海南的主要城市,能夠直接飛到東南亞國家各主要城市,最好是各國的首都能實現直飛。第二,海南可以作為東南亞國家與中國之間的集散中心,中國與東南亞之間交流合作的樞紐,東南亞的貨物出口到中國,可以先運到海南,然后從海南分散到中國內其他地區。第三,加強東南亞國家的自貿區與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合作,在自由貿易的幅度、深度和寬度進一步加強,如簡化通關程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