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南(徐聞)特別合作區建設”專家座談會在京召開
2023年2月25日,“廣東·海南(徐聞)特別合作區建設”專家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去年,中改院課題組受委托形成《打造湛江與海南相向而行先行區——廣東·海南(徐聞)特別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研究》。本次座談會上,來自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清華大學等相關部門、科研機構及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廣東·海南(徐聞)特別合作區(以下簡稱徐聞特別合作區)建設課題的現實需求、目標與任務、重大項目、政策與體制創新等內容展開討論,提出研究意見。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未來5-10年,把握RCEP的重要機遇、加快面向東盟的市場開放,是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重點。徐聞地處海南自由貿易港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的最前沿,推動徐聞特別合作區建設,是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的關鍵之舉。建議:一是海南自由貿易港與粵港澳大灣區聯手開拓東盟市場;二是徐聞特別合作區要在促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中的重要角色;三是徐聞特別合作區建設要與海南打造面向東盟的“兩個總部基地”相融合。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指出,徐聞特別合作區建設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這兩大國家戰略的相向而行。特別合作區的設計,要把改革創新作為根本推動力,形成新的制度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在定位、產業發展、體制設計等方面要強調高標準,一定要設立門檻,不僅從生態環境考慮,同時考慮到高技術高水平的加工業,包括高端產業園區、康養文旅、交通樞紐及其他項目都要體現高起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認為,在徐聞共建特別合作區需要充分考慮四個層面的問題:第一,服務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布局,例如把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如何牢牢地穩住;第二,賦能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實現產業賦能、拓展腹地等;第三,制度與政策的外延,如設計為保稅區或者賦予自貿試驗區功能比較可行;第四,兩地合作要創新制度模式。
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指出,在徐聞共建特別合作區符合發展規律、符合戰略要求、符合地緣經濟、符合雙方利益,需要突出合作區的性質、政策界限、管理模式、重點工程、共享機制等內容。
海關總署原黨組成員、國家口岸辦原主任黃勝強指出,要加強兩地的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發揮地緣經濟優勢,以制造業為主形成產業鏈配套;要解決合作區享受政策的范圍問題,以及海關一線二線的運作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海南自由貿易港立法咨詢委員會委員趙晉平認為,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的目標,海南將成為在全球和其他成熟自貿港相媲美的一個高水平開放的經濟區,這給徐聞發展臨港合作區帶來重要機遇。將一部分二線口岸前移到徐聞,可以大大減少海南二線海關的監管壓力,并給徐聞帶來臨港物流業務,帶動經濟發展和產業聚集。建議考慮建設一個對接海南的臨港合作區,和上海的臨港合作區相同,作為3.0版的自貿試驗區。
商務部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認為,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已經啟動首輪磋商,徐聞特別合作區建設可以突出面向RCEP,在全球供應鏈和全球價值鏈的銜接方面利用40%的附加值規則強化合作。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畢吉耀認為,海南島最重要的一點是封關以后跟內地的經濟、人員往來,徐聞和湛江是非常重要的通道,要有大的考慮。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周紹杰指出,特別合作區具體落地涉及五個方面的對接:一是戰略對接,需要廣東進一步政策賦能;二是產業對接,解決產業基礎薄弱問題;三是基礎設施對接,解決瓊州海峽聯通問題;四是人員對接,促進干部交流;五是政策對接,解決體制機制問題。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葉輔靖認為,特別合作區要把東盟作為非常重要的戰略起點和戰略方向,同時也要與發達國家合作。要打破既有的產業定位,在產業上賦能。
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理事會主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副院長吳士存指出,從國家層面考慮,特別合作區可以從徐聞起步,逐步擴大到雷州半島,帶動雷州半島的開發。同時,需要關注能否打通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并進行相關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