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改革論壇網 論壇網-我院動態

    陳 薇:共鳴、思考、感受

    時間:2023-03-16 14:43 來源:中改院

    為了獻禮改革開放45周年,向青年講好改革開放故事,近日,中改院院長遲福林教授新著《親歷改革:與青年談改革開放》正式出版。3月8日下午,中改院機關黨委組織開展《親歷改革:與青年談改革開放》讀書分享會暨慶“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主題學習活動。以下是中改院副院長、改革開放史研究所所長陳薇分享摘要。

    聽了幾位同事的分享,不由得回想起從去年初開始院長召集大家一次次的討論,當中書稿被推翻過很多稿,怎樣將個人的經歷和歷史客觀、可讀性結合起來,讓青年人看得懂,遲院長最后以八個故事為切入口,形成了《親歷改革:與青年談改革開放》。剛才聽了四位同事的讀書體會,我也有三點體會。

    1.從書中看到自身的投射,產生共鳴。為什么?因為改革開放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1978年文革結束以后,我們這樣一個偌大的國家,面對民不聊生、經濟凋敝的局面,怎么改變落后的面貌?怎么調動近10億人的積極性?找到改革開放這一條出路。這可能對于沒有親身經歷過這場轉折的80后來說,很難去切身體會,但是通過院長的講述,就能理解到為什么。我曾經看過一篇回憶父親的文章,說到父親每天吃飯前都要跟墻上鄧小平像敬一杯酒,感謝鄧小平改變了老百姓的生活。包括同事們的講述中,在家族史中和國家命運、時代脈搏的勾連,十分動人,令人產生共鳴。

    2.從書中思考改革開放的時代脈搏。這本書細嚼慢咽起來很有味道,留給讀者很多思考和體味的空間,給我帶來“只可意會而不能言傳”的閱讀感受。這本書既講歷史,又面向未來。比如今天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并沒有完全理順,比如說農村土地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等等。更重要的是,當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改革開放,而通過院長的親身講述,才能明白這一代人為什么有“家國情懷、執著精神”。讓青年、讓全社會學習了解改革開放,并且使得改革開放史教育與當代青年的坐標系和價值觀相融合,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時代之問。我覺得這是本書當中蘊含的最深的韻味。

    3.從書中感受到工作的意義。為什么?改革開放是一代人用血汗淌過來的,我們說摸著石頭過河,其實一代人前赴后繼也成為了改革開放這條路當中的墊腳石,或者說是鋪路石。作為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為什么大家都集聚在中改院工作?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葦草。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有對改革開放的學習、理解、信念,工作才會感到有激情,有價值。相信大家通過閱讀這本書,能更加體會到在院里工作的意義。

    (作者系中改院副院長、改革開放史研究所所長)

    首頁
    相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