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詩杰:開創進一步開放新時代
中國日報10月28日電 10月28-29日,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日報社、中國公共外交協會聯合主辦的“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世界——第89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在海口舉辦。在全體大會“高水平開放與構建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中,來自馬來西亞的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會長發表演講。以下為發言主要內容。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是對經濟韌性的真正考驗。今年年初中國快速恢復正常的進程確實震驚了世界。“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中國的流行語。現在,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開放的維度是多少?新一輪的開放能否滿足市場的訴求?”雖然更多細節有待公布,但北京方面對更大程度開放的承諾似乎毫無疑問,因為這被認為是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威脅的任何形式的經濟“脫鉤”的最有效工具。畢竟,中國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市場。它的巨大潛力對于從西方涌入中國的企業家來說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與此同時,北京準備進一步“開放”,清楚地表明了其面對未來挑戰的信心。更何況,中國正在努力爭取加入《全面且進步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
十年前,“一帶一路”開啟了中國參與全球事務的大門,提出了構建中國與世界命運共同體的明確愿景。可以理解的是,“一帶一路”倡議讓中國向世界敞開大門,最終的目標不僅僅是中國的現代化,而是世界的現代化。
十年過去了,從2013年到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額年均增長1.4%,突破16.6萬億美元大關,投資總額達到了3800億美元。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世界銀行預測“一帶一路”全面實施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將增長31%。不可否認,通過與世界各國的不斷接觸,中國開放的信心不斷增強。
在剛剛結束的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中國明確宣布取消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深化跨境服務貿易和高水平開放。對世界來說,這本身就是中國經濟未來開放程度的明確保證。
據我所知,在中國,如果不進行結構性改革,經濟改革就不算完整。僅靠更高水平的開放是不夠的。在此背景下,中國關于積極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中國現行做法和立法的承諾,已成為全球矚目的亮點。承諾深化國企、數字經濟、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等領域的改革,及時提振了全球對中國的信心。
另一方面,中國宣布的新階段“一帶一路”八項行動計劃也及時印證了“高質量發展”的承諾。從數字基礎設施到綠色能源、綠色交通、低碳可持續基礎設施等新動能,不斷涌現并帶來經濟增長,且成為“一帶一路”新階段的標志。
“綠色一帶一路”似乎將為全球努力帶來范式轉變。這不是一個突然的轉變,而是北京在綠色和氣候治理方面追求連貫、協調的開放的獨特舉措。
此前,2018年底,中國發布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這是一套對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綠色投資的原則。2019年,“一帶一路”國際綠色發展聯盟成立,開展了對話交流、聯合研究、能力建設等活動,并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和廣泛支持。2021年中,中國還發布了《境外投資合作綠色發展指南》和《對外投資合作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指南》。所有這些舉措都為“一帶一路”的綠色發展鋪平了道路。
目前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池和電動汽車的生產國,它擁有引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EMDE)發展低碳技術的競爭優勢。人類面臨如何利用集體智慧和可用資源,共同渡過氣候變化的考驗。“一帶一路”為人類應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提供了及時、可行的選擇。